当前站点: 郑州 分站: 开封 焦作 安阳 南阳 洛阳 漯河 平顶山 商丘 新乡 信阳 许昌 周口 驻马店 武汉 长沙 南昌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详情

一汽-大众:匠人匠心,创造高品质

2023-05-23 15:23 来源:车家网

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员工整体素质的比拼。一汽-大众以“高品质”立于不败之地,而高品质的产品离不开企业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文化引领,更离不开每一位员工对工匠精神的孜孜以求。对于一汽-大众这样一个现代化的车企,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少数个体所展现的高超技艺、匠人绝活,而是根植于每一位员工心中那种的职业品质。

交相辉映的“创新工作室”集群

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一汽-大众持续得以高质量发展的稳固基石。以创新工作室为特色的人才队伍建设模式起步早、效果佳、氛围好,已成为一汽-大众工匠文化的标志性载体。创新工作室围绕“攻关、创新、孵化、引领”方向,以“思想引领主题制、课题立项攻关制、经验横展共享制、示范激励荣誉制”为基础,成为锻炼提升、培育人才的重要平台,已经发展成一支覆盖公司主要专业、各大基地同步发展的工作室集群。目前,一汽-大众拥有各级创新工作室24个,其中“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一汽集团级工作室14个。

a01.jpg

已成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金涛创新工作室”是一汽-大众第一个正式挂牌的创新工作室,领军人金涛是长春生产整车制造一部焊装一车间的维修工长。2012年,金涛作为吉林省最年轻的党代表参加了党的十八大,为更好的发挥党代表和劳模的示范作用,次年一汽-大众成立了“金涛创新工作室”。

a02.jpg

长春生产整车制造一部焊装一车间维修工长 金涛

金涛回忆说,那时正值汽车行业高速发展起始之时,伴随着一汽-大众众多新项目的启动,大量新技术引入到生产体系内,给一线带来了最大的挑战是技术工人不足,“数”和“质”上都有缺失。2013年的时候,焊接车间有机器人超过了三千台,六千人的员工队伍中,有6%到7%的专职的技术工人负责维修设备,挑战是非常大的。他们的创新工作室核心功能是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输出,围绕着技术培训职能,又拓展了技术攻关、技术转化和技术创新三个功能。做了多年的技术积累之后,从2017年开始,金涛工作室把培训的职能逐步转向价值创造和难题攻关进行转变,更好地解决现场问题。“公司也给我们特别大的支持,支持我们开发了120门的专业课程,作为技术工人提升基础的资料库。如今,我们单一工作室培训的高级技师已经超过40人。

a03.jpg

长春生产冲压中心模具维修车间工长 牟少志

牟少志是长春生产冲压中心模具维修车间工长,专业领域大名鼎鼎的高级技师。“牟少志创新工作室”创建于2015年,2019年被吉林省授予“吉林省首席技师工作室”,2020年8月被国家人社部授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牟少志创新工作室目前有成员28人,其中12人获得公司及以上荣誉称号及奖励,更在各级大赛上摘金夺银,牟少志本人更是初评为“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不仅如此,他们发挥规模优势和技术专长,相继协助五地六厂形成了以牟少志工作室为核心的、规模化的模具维修专业工作室群。工作室成立至今,已为一汽-大众五地六厂培养模修工80多人,累计开展17门培训课程,参加培训的员工更是高达8000余人时。

在2023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一汽-大众再传喜讯,高级技师牟少志立足模修质改岗位,在创新开拓、带队攻坚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a04.jpg

长春基地之外,创新工作室在一汽-大众其他各基地也都落地生根,硕果累累。

a05.jpg

天津分公司构建以八大创新工作室为龙头,涵盖分公司冲、焊、涂、总、质保、物流、数字化等各业务板块的纵向体系,同时通过横向打通管理,实现工作室业务的网状互联,达到“小机构大网络”,呈现出创新工作室灵活高效的突出特点。目前天津分公司拥有一汽集团级创新工作室1个,省级创新工作室6个,天津市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个,滨海工匠1人,滨海技能大师2人,一汽-大众工匠1人。

a06.jpg

青岛分公司从2018年开始建设创新工作室,目前已经发展成一支覆盖公司冲、焊、涂、总、物流和数字化的工作室集群队伍,先后培养了6 名技师,3名即墨工匠,1名齐鲁首席技师,为公司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创新工作室的模式不仅实现了五大基地全覆盖,还细化到不同领域、不同环节的有的放矢,直接发挥助力生产经营的功效。对此,一汽-大众总经理、党委书记潘占福的说法是:我们要把工匠精神从理念变成制度,融入企业整体创新重要环节中,研发、生产、销售、质量控制等过程中,体现在每一个具有高水平的、体现“主动思考能力”的工作细节与技术环节中。

 凝聚“匠心”的创新平台

有为才能有位,这不单指个人,组织也一样。创新工作室之所以能够在追求高高效的一汽-大众遍地开花,不仅是因为它们培育了一大批在岗位上出类拔萃的操作人才,更可贵的在于他们凝心聚力做的每一个项目都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都与生产实践中急、难、险、重任务的密切相关。

金涛说,建工作室不是为了摆样子,要切实地发挥作用。在工作室的建设模式上,金涛工作室采用主站和卫星站相结合的方式,“目的就是把工作室建到我们的生产现场去,只有贴近现场,扎根现场,才能更好的发掘、解决现场的问题。”他说,创新工作室虽然在物理上有固定的操作间,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的工作室是在现场。把创新工作室建到生产一线,聚力解决生产中急难险重问题,攻克实际工作中的痛点,同时也能保证工作室的活力。工作室在运行过程中,更多的采用项目管理的形式,根据实际需要吸纳各个维度的人员,由技术骨干和学徒工共同解决问题,专家和工程师从不同角度参与其中,“这对年轻人而言,这是一种宝贵的伴随式成长”。

a07.jpg

创新工作室蓬勃的生命力还得益于他们与时俱进的发展方向上。随着数字化的快速到来,为了加快数智化成果的快速转化、落地,一汽-大众各大基地都建立了与之密切相关的创新工作室。长春生产基地从自动化程度高、数智化领域基础更扎实的焊装领域入手,建立了公司唯一一个集团级的数智化方向创新工作室。通过该支点,以自主开发为主,打造高自动化率、设备互联、智能维修的高可动率焊装车间,取得了一大批应用成果和先进经验,被评为“中国汽车行业标杆数字化车间”。

a08.jpg

天津分公司各创新工作室以技术地图为抓手,建立起技术盘点机制。从工艺链、维护链、数字化、前瞻技术四个维度出发,对工艺要求、深度原理、掌握情况三个方面进行量化评价,实现8大专业领域的100%业务技术盘点,将技术状态数据化、显性化,易于跟踪及评价,使工作室工作目标精准,更好地助力生产经营。

a09.jpg

青岛分公司仅焊装车间创新工作室就获得集团级以上的创新成果24个,先后获得“全国汽车行业智能制造创新成果一等奖”、“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等荣誉,为公司创造了超过1000万的价值。

“创新工作室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平台,同时也是大家展示的一个平台”, 牟少志说,员工之所以积极参与到工作室的创新活动中来,成为工作室的一员,是因为在这个平台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产出更多的技术成果,个人也会从中有更快的成长,并且也切实能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a10.jpg

从公司的角度看,一汽-大众在不断地加大对于技能人员的激励,无论是从职级体系上,还是培训资源上,都在强化引领力度,价值创造的导向非常明确。

根深叶茂的工匠文化

一汽-大众在整个发展历程中,工匠文化可谓源远流长。

a11.jpg

在一汽-大众长春生产基地崭新的文化展馆中,赫然陈列着已经光荣退役的几个工位——那是当年一汽派出的能工巧匠从美国韦斯摩兰拆卸下来,漂洋过海搬迁到刚刚起步的一汽-大众,又历尽千辛万苦安装起来的捷达生产线,它在一汽-大众一直高效地运转了20年,为一汽大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年因为搬迁难度巨大,德国专家曾预言:拆了不一定能装上,装上不一定能运转,运转不一定能生产出合格产品,合格了不一定能达产。而当年的创业者们硬是凭借勇气、智慧和巧夺天工的匠心,变不可能为可能,完成了一次跨国搬迁的壮举,不仅成为中国汽车史上的一段令人叹为观止的佳话,也成为一汽-大众工匠文化的一座丰碑。

正是有了这样的高标准的起点,一汽-大众在此后30几年的跃迁发展中,工匠精神得到不断传承、进阶、光大,从最初年轻员工学知练技的需求到有组织、成体系的创新创造,从最传统师傅带徒弟这种个体间经验、技能的传授到今天五大基地“创新工作室”的全面覆盖,创新人才源源不断,创新成果目不暇接,提升能力,崇尚创新在整个企业蔚然成风。

在长春生产党委副书记高启政看来,一汽-大众对技能人才一直有着非常成熟的培养体系,在上岗之前就已经进行了系统的技能培训,但对于维修、质量等这些岗位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则要在常规的培训体系之外,依靠资深技术力量把拔尖的人才挖掘、培养,精雕细琢,“像金涛、牟少志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现在他们又通过各自的创新工作室培养新人,带领更多的专业人才成长。”这些技能大师、劳模,输出了很多非常有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知识管理和教材,这些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对于不同层级的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

同样也是从模修工起步的天津分公司高级技师密思斌长年累月立足岗位,潜心钻研,他带领团队每年攻克模具维修技术难题上千项,其中“汽车模具锐棱修复技术”获国家级专利。目前,密思斌创新工作室正在开发实施智能模具项目,“要给模具装上大脑”!

a12.jpg

高品质没有终点,创新永无止境。以“攻关、创新、孵化、引领”为使命的创新工作室可谓群星璀璨。匠人匠心,创新创造,他们以一个个出色成就助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在持续诠释着一汽-大众工匠精神的卓越内涵。

精彩推荐